02-2501-2312 預約掛號 看診進度 會員中心
預約掛號 看診進度 會員中心
  • 首頁
  • 認識木生
    • 木生緣起
    • 心路歷程
    • 媒體見證
    • 聯繫我們
  • 醫療團隊
    • 婦產部
    • 生殖部
    • 兒科部
    • 影像部
    • 藥劑部
    • 營養部
    • 麻醉部
  • 木生講堂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常見問題
  • 交通資訊
  • 首頁
  • 木生講堂
  • 兒科

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篩檢

2021-07-21 369 人次
#出生滿48小時内#新生兒篩檢#脊髓性肌肉萎縮症

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篩檢

認識脊髓性肌肉萎縮症

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一種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,若父母皆為帶因者時,則每胎不論性別,都有1/4的機會罹病,發生率約為1/10,000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因先天的基因缺陷,導致脊髓前角運動神經細胞之衰亡與退化,脊髓的前角運動細胞像是神經系統中的轉運站,運動細胞的死亡會引發運動神經訊息傳遞中斷,進而造成肌肉逐漸軟弱無力與痳痺,並伴隨有肌肉萎縮、逐漸無力的症狀。本國發生率約為1萬分之1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可分為三型,各有不同的疾病進程:

(1)  SMA 第一型:屬於嚴重型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(Werdnig-Hoffmann Disease)

患者在出生六個月內即出現症狀,四肢及軀幹因嚴重肌張力減退而呈現無力症狀;頸部控制、吞嚥及呼吸困難;哭聲無力、肌腱反射消失。一般在兩歲前就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。

(2)  SMA 第二型:屬於中度型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(Dubowitz disease)

症狀常出現於出生後六個月至一歲半之間,病患之下肢呈對稱性之無力,且以肢體近端較為嚴重,患者無法自行站立及走路,肌腱反射消失或減弱,但臉部表情正常。患者大多可依靠物理治療及呼吸照護存活至成年,少數則在孩童期因呼吸道感染而死亡。

(3)  SMA 第三型:屬於輕度型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(Kugelberg-Welander Disease)

其發病年齡從一歲半至成年皆有可能發生。病患以輕度、對稱之肢體近端肌肉無力為表徵,下肢較上肢易受侵犯,在跑步、跳躍及上下樓梯時會有輕度之不便,肌腱反射減弱。通常此類患者長期之存活率仍高。

 

檢查目的

1.如果寶寶經篩檢確診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病患,篩檢可以幫助寶寶及早得到診斷,盡早注意感染,感染,復健等相關問題,得到好的照顧。

2.及早發現寶寶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可以幫助夫妻做好人生規劃,避免再遇到第二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寶寶時毫無心理準備,或因為擔心再遇到而貿然停止再生育的計畫 。

 

檢查方式

在寶寶出生48小時後,可連同新生兒篩檢採取少許的腳跟血,一同寄交國民健康署指定之心生兒篩檢中心進行相關檢驗,不會額外增加寶寶抽血的負擔。

 

常見Q&A

Q:採檢後有哪些注意事項呢?

A:

1.如果篩檢異常,需要進一步用其他方式判斷是否確診;所以要請寶寶再次抽血,用不同的方式檢驗確實有2份SMN1基因皆缺失的情況,並且要請醫師評估是否有肌肉無力的相關症狀。醫師會再依照寶寶的狀況做進一步解釋與處理。

2.寶寶應注意營養及健康狀態,盡量避免感染。因為此病會有進行性的肌肉無力,因此需要搭配復健以盡量減緩肌肉無力的症狀,必要時須要使用呼吸器以改善呼吸肌無力的症狀。

3. 台灣健保已將 SMA 治療用藥納入健保給付。經由 SMA 新生兒篩檢,即早診斷,將可藉由整合性醫療照護,可以降低其死亡率及減少併發症比率

 

Q:這項檢查是否有健保給付呢?

A:目前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篩檢尚無健保給付,需自費進行。

#出生滿48小時内#新生兒篩檢#脊髓性肌肉萎縮症
返回列表

木生婦幼診所

夜間產科急診服務
生產 / 手術 / 安胎 全年無休24小時醫護人員值班
104 台北市長安東路二段90號 ( 伊通街口 )
諮詢電話 02-2501-2312
預約時間 08:50 ~21:30 歡迎預約諮詢

相關服務
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交通資訊
  • 常見問題
  • 關於木生

木生醫林

  • 木生婦幼診所
  • 木生講堂

線上掛號

  • 線上掛號
  • 看診進度查詢

官方LINE帳號


轉診特約服務 @musoon

COPYRIGHT © 2020 木生婦幼診所 All rights reserved.
本院內容未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

  • 隱私權政策
  • 使用條款與免責聲明